科普信息

癌症防控 并不遥远

文章浏览次数:
对癌这个字眼,一般人都会存在恐惧,因为目前来说绝大部分肿瘤还是无法做到治愈的,但是也没有必要谈癌色变。
 
 
 
今年世界抗癌日主题为“癌症防控目标,实现并不遥远”。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报告预测,未来20年,全球癌症将激增57%。 “早期预防、早期发现”就成了迫切的要求。那么,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远离癌症呢?
一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
很多人都会问:为什么会得癌症?
肝炎有肝炎病毒感染,大叶肺炎是细菌感染,癌症是什么引起的呢?
可惜,至今还很难完全说清楚某一种癌症发病的原因,仅有一些癌症有比较明显的致病因素,比如乙型肝炎之于肝癌,流行病学统计表明,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,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。但是有乙肝并不一定得肝癌,肝癌患者也不一定都有乙肝。
从宏观上来看,在影响癌症发生的环境因素中,其中占比最大的竟然是饮食和肥胖(30% - 35%),其次是吸烟占 25-30%,再有就是炎症、酒精、辐射等。
你没有看错,排在第一位的是肥胖!
 
 
肥胖可以引发许多疾病,包括冠心病、脑卒中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这些常识我们都知道,但肥胖还能引起癌症吗?
答案是肯定的,已经有多个研究表明,食道癌、胰腺癌、肠癌、乳腺癌(绝经后)、子宫内膜癌、肾癌、甲状腺癌、胆囊癌及白血病的发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升高!
肥胖如果是癌症的一个致病因素,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好消息,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控制可以预防的因素。我们控制好体重就行了嘛。按照老话说的“管住嘴,勤动腿”,均衡饮食、合理运动,体重肯定重不到哪去。
讲到饮食,还有几点要特别说明,一是高蛋白质、高脂肪、低纤维素饮食者大肠癌发病的明确危险因素,所以,我们要避免以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脂肪性食品为主,多吃新鲜果蔬、粗纤维的食品;
二是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,其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被证实会导致肝癌。其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食中,如玉米、花生、大米等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要多吃新鲜的东西,已经坏了的该扔就扔吧;
  • 槟榔,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南亚、东南亚地区的人吧唧吧唧嚼着好像很酷的那个东西,是口腔癌明确的致病因素,槟榔中的“槟榔碱”和嚼食中出现的口腔黏膜破损,在长期综合作用下导致“口腔粘膜下纤维化”。“口腔粘膜下纤维化”是一种癌前疾病,有 2.3% ~ 7.6% 可能性转变为口腔癌;
 
 
四、亚硝胺与食道癌、胃癌等关系密切,不要吃隔夜蔬菜、腐烂水果、市售的咸鱼咸肉和腌菜。不吃过烫的食物,不要进食过快,不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,否则口腔、食管和胃黏膜容易被损害。
再说排名第二的这个吸烟,烟这个东西,真是太坏了,吸烟者不仅害自己,还害家人、旁人,不仅和肺癌这类呼吸道疾病有关,和其他部位的癌症也有关系,对全身都有害。如果不吸烟,50%的癌症可以预防。你戒不掉?那就是你重视还不够,决心还不大。我见过很多人,吸烟饮酒几十年,一旦发现得了肿瘤,啥都戒掉了。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呢?
 
 
酒精比烟这个东西还好一点,有研究表明适量红酒对健康也有好处。所以,西医一直倡导的是“戒烟限酒”,但是大量酗酒就要不得了,不仅损伤消化道粘膜,而且在中国是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肝硬化诱因,而肝硬化又是肝癌的直接病因。另外,酒精带来的非疾病性伤害同样值得警惕,比如酒驾,比如家庭暴力,这就有点跑题了,总之,喝酒有害健康,现在中央也在狠抓“工作日禁酒”啥的,可以不用陪酒了,能少喝酒少喝吧。
除此之外,注意紫外线防护可以预防皮肤癌,环境暴露如石棉,是肺癌的重要致癌因素。总之,能够戒烟限酒,平衡饮食,合理运动,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,在防癌这条路上我们就胜利了一大半。剩下的,就是要注意早期筛查。
二、注重早期发现
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够早起筛查,大部分癌症其实没有什么筛查办法。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信息。但是,能够早期筛查的咱们就要重视起来。
(一)乳腺癌
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去世的新闻在第一时间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,成为继阿桑、陈晓旭之后又一位因乳腺癌香消玉殒的女星。乳腺癌也一下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。其实,乳腺癌在所有癌症里治疗效果算是比较好的,生存率也是比较高的,关键是要早期发现。
 
 
乳腺癌如何筛查呢?美国癌症协会建议:
20岁和30岁年龄层的女性至少每1-3年接受一次专业医师的临床乳房检查。40-49周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,50-69周岁每1-2年1次乳腺X线检查,70周岁以上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,高危人群每半年筛查一次,可以应用乳腺MRI。
高危人群包括:基因检测发现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变(比如安吉丽娜• 朱莉);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中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变;10-30岁时曾做过胸部放射治疗等等。是否高风险,需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。
另外,母乳喂养能减低患乳腺癌的风险,有证据亦显示喂哺母乳的时间愈长,好处也愈多。
(二)宫颈癌
每年全球有超过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,超过2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。中国每年有近1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。早婚、早育、多产、性生活过于频繁人群是易得宫颈癌的高危人群。大部分宫颈癌,都是由一种性传播的病毒—人乳头瘤病毒(HPV)引起的。宫颈癌的筛查就是为了发现 HPV 感染、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。早期筛查可以使其死亡率降低80%以上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?
 
21岁-29岁的女性,每3年查1次宫颈刮片,不需要做 HPV 检测。30岁到65岁的女性,每3年查1次宫颈刮片,或者每5年查1次宫颈刮片+HPV检测,65岁以上的妇女可以停止筛查,但前提是:前10年没有中断规律筛查, 前20年宫颈刮片都没有发现异常。如果曾经有过异常发现,则常规筛查应持续至其后20年。
 
 
另外宫颈癌是有疫苗的,可以预防绝大多数由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的发病风险,已在全球80余个国家上市,在港澳台地区也已开始使用,表现出了高度有效性和安全性,中国大陆正在积极开展三期临床试验。还有一种要积极推广的疫苗是乙肝疫苗,是预防乙肝简单有效的办法,可以明显降低乙肝的感染和发病率,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病率。
三、结肠癌
随着我们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,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是直线上升,直追欧美。而筛查可以预防超过90%的结肠癌。 50岁以上的普通人,无论男女,都需要以下筛查手段中的 1 种:每10年查1次结肠镜,每5年查1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钡餐造影,每年查大便隐血试验。
有结肠癌高风险的人,不管什么年龄都需要进行筛查,那么哪些人是高风险呢?
1. 以前患过结肠癌或者腺瘤性息肉的患者
2. 患炎性肠病(克罗恩病或者溃疡性结肠炎)的患者
3. 有结肠癌或者结肠息肉家族史的患者
4.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(FAP)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(HNPCC)的患者。
影响结肠癌筛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认为结肠镜检查非常痛苦,非常可怕,事实上它是一个简单无痛的过程。筛查过程有哪些细节呢?
检查前一天:要求患者中进流食,并服用药物清理肠道;
检查过程中:检查之前给予患者少量镇静剂,以避免任何不适。摘除息肉或者病灶可在 30 分钟内完成,不需要额外手术;
检查结束之后:患者有可能出现轻微痉挛或者腹胀,一般情况下会在 24 小时内消退。
其他一些癌症如肺癌、肝癌、甲状腺癌等,没有建议进行专门的早期筛查,但建议每年常规体检,争取早期发现。